O2O与货运平台也能结合?国内只有你想不到的O2O垂直行业创业

2017-06-08
已有2061人浏览
  公路物流应该是互联网极难渗透的传统行业。货运版滴滴——运满满出世之后应该再无人这么说了。专线物流、零担物流、同城物流,在这些等不同的领域,都有不同的细分车货匹配平台涌现,一度冒出200多个货运O2O项目。

  王刚在投了滴滴之后,在2013年发现还存在一个以“滴滴模式”改造车与货匹配的市场,很快他成为了前阿里同事张晖、苗天冶等所创办的“货运版滴滴”——运满满的天使投资人。与滴滴、ofo不同,人们很少在市内交通中接触到“运满满”的身影,其平台的车辆以重型卡车为主,国道、省道是他们的主场。




  货运信息匹配不对称,行业效率极低是传统货运行业着很大的弊病。货运也有着广大的市场,仅2015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就占GDP的16%。每年有5千亿件货物在公路上运输,大约80%的运力仅由3000多万卡车司机承担,并且这部分市场参与者带有很强的集群特点。


  在VC、互联网巨头等相互博弈中,运满满在资本寒冬收获6轮融资,并成为这个赛道奔跑速度最快的平台。同时,货车帮、福佑卡车、货拉拉、云鸟配送等均获得了巨额融资。


  以往干线物流运作模式大致是:“货主”把从工厂收集的货源信息写在物流园的“小黑板”,卡车司机千里迢迢驱车前往物流园寻觅货源,与物流园里的一间间的商铺中的货主们(中介)讲好价格,成交之后拉送到指定目的地,返程时司机前往就近的物流园再找货。

  这种相对原始的组织方式由此带来弊病是:

  (1)司机运货、货主托运的随机性大,卡车司机在熟悉的公路线路上游走;

  (2)司机开车搜寻货源,平均在物流园滞留3至5天;

  (3)司机对货主依赖程度高,信息不对称,忽悠泛滥,行业投诉率相对高;

  (4)空驶率高达40%,而空驶率每降低10%,一年就能节省油费400亿元。

  4G、智能手机的普及,司机可在跑货期间通过手机查询发货信息,货主根据司机真实认证信息可以放心托运,并且移动支付越来越便捷,使得交易可以在线上进行。随着货运平台的跨界,传统物流园那种坐收门店费、停车费以及信息部“小黑板”式经营模式,最终被叩响了迎接移动互联网改造的大门。

  但这是一个“水很深”的领域,在干线物流的长期经营之中,货主与司机形成半熟人关系,货主利用自身经验和资源为司机提升专业咨询。运满满通过“货主版”与“司机版”两个App来服务两个不同的交易主体,司机基于LBS找到适合自己运输线路的货物,平台也拥有一大批高频操作托运单子的人。这种“包容中介”的经营逻辑成为了其他车货匹配平台的共性。

  平台要有充分货源托运信息才能吸引更多卡车司机,更多卡车司机也能吸引更多货主进入平台交易,与其他平台型项目做补贴不同,运满满等团队更善于地推,由地推人员手把手教司机和货主安装App,并在全国区域进行地毯式渗透,运满满在不到2年时间内就覆盖了85万货主、390多万重卡司机,每天有超600万货源信息在平台上发布。整个互联网圈的排名第一的平台项目如美团的干嘉伟系、滴滴的程维系、运满满的张晖系等都或多或少得了阿里巴巴中供铁军的真传。

  所有货主或司机必须经过严格身份审核,平台防止司机抢单后爽约,司机须预先缴纳定金;平台不定期公布不遵守游戏规则的货主黑名单,事实上,在运满满等平台的出现之后把干线物流的投诉率降低80%多,而市场主体信用体系的构建也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

  尽管在货运平台项目在司机、货主信源等方面同质化,目前还没有哪一个项目能吃掉整个干线物流市场,很多看似是基于融资的竞赛,真正决定胜败的依然是团队运营实力,以及管理层对时代赋予的机遇和趋势的把握上。对于所有货运平台来说,如何适合地方政府推行的“无车承运人”模式;如何不断把人、车、货等要素由“非标”转为标准化?在降本增效同时让司机、货主们赚到钱才是最需要考虑的问题。

  “一带一路”是国内车货匹配平台跨境物流的最佳机遇

  举世瞩目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京召开,来自130个国家约1500名贵宾共商发展大计。一带一路所带来的机会很容易被关注互联网热点的媒体所忽视,“要想富,先通路”。“一带一路”首要前提就是实现陆地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道路的互联互通,才有物流、资金流、人才流、信息流的打通。以国家名义,“一带一路”沿线的港口、铁路、公路、机场迅速畅通,东南亚、中亚、南亚、俄国等区域与中国陆路交通给现代化物流运输方式给巨大的机会,国内日益成熟的公路干线物流网络在空间上向外延伸。如果国内的物流公司或者货运平台缺乏这样的国际视野,抓不住跨境物流的风口,很快就会被甩到后头!

  今年3月底,在“一带一路”建设与物流发展国际研讨会上,世界银行、国家交通运输部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各省交通运输管理部举办参加达成共识:借助“一带一路”政策东风,深化“互联网+物流”,其中,运满满提出要打造“一带一路”跨境运力大脑。

  实际上,构建起国际物流的“智慧大脑”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如果单纯依靠传统分散的沟通方式,在跨区域、跨境的大宗物流运输,空驶率、人力成本、资源会大大加剧,借助“一带一路”政策东风做“物流国际化”,还离不开互联网化运输匹配平台的数据化支持。目前运满满跨境物流平台的落地举措是:

  (1)运满满与中欧班列、中阿班列、国际空运等运输方式合作,探索基于物流云的多式联运;

  (2)与银川、中国-东盟信息港达成深度战略,并开发多语种的国际版App;

  (3)沿“一带一路”交通走廊关键枢纽设立“数字化驿站”为司机提供服务。

  一带一路对于整个出行市场都有深刻影响,ofo小黄车向新加坡等输出其共享单车,滴滴发布了“一带一路”节点城市智慧出行数据分析,与这些toC项目相比,运满满的大宗物流运输更能直接提振当地经济增长,在海外市场布局上拥有更强的势能。

  O2O智慧物流风生水起

  正逢贵州召开“数博会”,马云爸爸在演讲中再次重申:“大数据是新能源”、“机器一定会比人更‘聪明’”、人类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做比下围棋更有意思的事情,实际上,这些看似“惊世骇俗”的观点,如果以货运物流领域为注脚就再妥帖不过了;而马云旗下云锋基金也是运满满C轮数亿融资的领投方,而货运平台利用大数据降低返程空驶率在2015年就节省油费近600亿元。

  对车货匹配平台最核心的资产是物流大数据积累和分析能力,这为车后服务(含维修)、物流金融(ETC缴费、保险、贷款等)、物流SaaS系统等“公路物流后市场”开拓盈利点,福佑卡车采用经纪人竞价和“询价算法”模式;“车满满”提供TMS(运输管理系统);运满满与阿里云上线“全国干线物流智能调度系统”(“牛魔王”),这能够为车货匹配调度提供可视化智能化系统,实际上也是“无车承运人”平台统一指挥车、货、人的操作系统。

  人工智能要想在公路物流领域落地,首先得有海量的长途大宗货物出行的大数据作为深度学习的场景,并且有平台的大数据核心算法能力,因为目前只有掌握足够丰富的大数据和技术能力的货运平台项目才能

  举个例子,智能调度系统可以从每天数TB的货源信息中迅速提取,并推送给附近司机(如滴滴一样由平台给附近的司机派活);而货主信息一经发布就自动匹配附近空闲车辆,并为司机规划好最省油的运输路径。此外,平台还能根据司机跑里程数提示换轮胎和附近加油点;为旅途司机推荐餐厅、旅馆等服务信息。从这个角度上讲,人工智能系统是让公路物流更“聪明”的工具,而智能化物流也成为了互联网+物流的“必然”。

  公路物流本应是互联网极难渗透的传统行业,过去几年被货运平台改造成高效线上交易平台,称得上是移动互联网+的典范,在数据路径规划及供需信息匹配方面可与滴滴媲美。如今,“一带一路”给国内物流业的跨境物流业务,以及国内车货匹配平台开拓海外市场带来契机,跨境大宗物流对打造跨境运力的智慧大脑更为迫切,未来国内领先干线物流互联网平台有望成为“一带一路”的AlphaG

  互联网可以连接一切,只要O2O创业者的市场嗅觉足够敏锐,能够解决现实中切实的线上与线下的垂直需求场景,你就是下一个王刚。


  江湖CMS是国内知名的O2O系统CMS开发商。近期江湖外卖3.0系统特惠首发,3000元折扣免费拿,点击查看外卖3.0专题(http://www.jhcms.com/zt/v3waimai/index/

  更多O2O生活服务系统资讯请关注:http://jhcms.com

  扫码关注